周易学说—浅谈周易象数
易道无所不包,即象数义理,亦悉入易道中各有面目,各有发展。
汉儒研易,每拘泥于象数,宋代学者,又每在河洛上用功夫,皆非易道之正,亦远离圣人作易之初衷。
天地风雷、水火山泽,为易之大象。亦即系象以言易之基础,后来说易者踵事增华,广而增之,言一卦之象,越说越多。
「有数而后有象」、「有象而后有数」,成为象学的名句。术数亦是在这些思想引导下,逐步建立和发展得更成熟更准确的。
一切易象,无非由易道广大,无所不包一语,援引增订而来。
孟氏易以六十四卦配七十二候,以气为主,然后以人事明之。
费氏易以八卦配干支,以地域之星次,配天象入易。为郑康成爻辰配卦之易学启蒙。
郑氏易,出入孟喜、费直二家。
郑氏易以爻辰为主。所谓爻辰,即纳辰之气于爻是也。
以阳爻初二三四五上,值辰之子寅辰午申戌;阴爻初二三四五上,值辰之未酉亥丑卯巳。又以十二辰之物象十二次之星纪,即周天黄道十二宫也。地球绕日的轨迹是也。古人对此理解不足,却认为日绕地球而行,宫次无象可见,故以十二星宿值之,由是始可知天星行度,并推之十二宫垣之分定,此即所谓「宫有值宿」之谓。其中又有阳六律,阴六吕,暨二十八宿配之,可谓由八卦之八象,已极有丰富的增饰。即使三圣再生,亦不能辨其故物了。
三国魏时王弼说「得意忘象」,得象在忘言,故立象以尽竟,而象可忘也。
重尽以尽情,则画可忘也。是故触类可为其象,合义可为其征。
义苟在健,何必马乎?类苟在顺,何必牛乎?爻苟合顺,何必坤乃为牛?义苟应健,何必干乃为马?…
案文索卦,则只会伪说滋漫,莫难可则矣。互体不足,遂及卦变,变又不足,推致五行。倘失卦象之原,则义理全亡。存象忘意,得意莫言,义不足取也。
自此,创见略少,降及六朝,隋唐,经学仍少有起色。
宋朝程子曰︰「有理而后有象,有象而后有数,得其义,则象数在其中矣。」真具知名之言也。在象、数、理的关系上,明代来知德主张「有象即有数,有数即有理。」《易经来注图解自序》。程子、来氏二说见地相同也。
稍后又有邵康节出,着「皇极经世书」,集象数易学之大成。
其书言「元会运世」,依次于经,分为十二万九千六百年,配卦以序名,又依爻象变化,以说世运与衰。
「元」,日也。
「会」,十二,即十二月也。每一会三十「运」,犹比附每月三十日。
「运」,为三十,每运又分为十二「世」,犹每日十二时。
每正卦,又一变分为六卦,故三百六十变,每卦管一运。当十二世,即三百六十年,是谓之运卦。
以会经运取「世卦」,以运经世取「年卦」。
除了乾坤坎离四卦,作闰推外。
正卦六十为本,变卦三百六十,即配成一元之三百六十运,称之为运卦。
运卦三百六十所变成之二千一百六十卦,以一卦管二世。因此,一元即配成四千一百二十世,称之为世卦。
世卦又变之一十二万九千六百卦,即一元配十二万九千六百年,而为之年卦。依次排比于经中,终于经世是也。
皇极,即言其最大最极之意。其言数由前定,成为后世象数易学的代表经典。